2011年5月17日,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組織我國地質領域空間數據庫專家對廣東佛山地質局歷時兩年的“1:20萬地質圖、水文地質圖空間數據庫數據整理”的工作成果進行了評審驗收。該專題工作圍繞中國地質調查網格平臺建設數據工作需要,按《地質圖空間數據建設工作指南》的要求,對2002年和2006年分別完成的全國1:20萬數字地質圖空間數據庫、全國1:20萬水文地質圖空間數據庫數據進行了系統整理。在空間拓撲一致性等技術指標的約束下,實現了兩大數據庫共同采用一個基于GB-958圖式圖例庫的標準進行數據的組織與發布,不但滿足了社會各個行業對兩大基礎數據庫在統一空間集成使用的迫切需求,而且極大提高該兩大數據庫的實際使用性和便利性。
全國1:20萬地質圖空間數據庫匯聚了40余年全國已完成的1:2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其數據量大、覆蓋面廣、數據內容豐富,覆蓋全國陸地面積71%,在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農業地質調查評價、工程勘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是使用最廣泛的地質工作用圖。全國1:20萬水文地質圖空間數據庫是水工環地質專業最為基礎、權威的數字化產品,支撐著區域水文地質普查成果社會化、公益性服務和我國水工環地質事業的發展和工作,是我國水文地質事業和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已被廣泛應用在全國地下水資源調查、四川紅層地區找水、華北平原地面沉降調查、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城市規劃及川氣東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項目中,在行業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發揮著基礎數據的支撐作用。
2009-2010年度,依托”數字國土” 國土資源信息集成與共享平臺建設(2006-2010)與“十一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網格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及其重大應用重點項目的“網格GIS業務化系統建設”課題支持(2008-2010),開展的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平臺研究工作,開展了基于要素類的大型數據的組織、發現與集成試驗。對2002年和2006年分別完成的全國1:20萬數字地質圖空間數據庫、全國1:20萬水文地質圖空間數據庫數據進行了系統整理。在近兩年的實施中,制定了詳細可行、先進的工作技術方法和流程,采用程序處理為主,人工處理為輔的工作方案,重點是MAPGIS下圖層文件的套合、系統庫的統一和整飾文件的處理等。流程包括:文件拓撲錯誤、圖框經度及Tic點、圖內數據與圖框套合、線及弧段重疊坐標點、Z形線、線及弧段自相交、區文件多余弧段、線文件與區文件拓撲套合、區文件與區文件檢查與處理等。對礦產圖層,均按標準進行了圖例化;對原先不符合要求的圖層數據均按國標用色、線型、子圖符號等進行了標準化轉換。首次較好地解決了地質圖與水文地質圖庫多個系統庫的問題,將該兩個數據庫建立在基于數字地質填圖的系統庫中,完成了統一系統庫替換。本項工作開發了56個輔助工具軟件,完成全國1:20萬數字地質圖1005幅、全國1:20萬水文地質圖數據1148幅的整理工作。其中,對30種以上類型錯誤進行了修改,對系統庫進行了統一,對整飾文件進行了處理。本次數據整理累計投入約240人月。通過制定質量監控體系及自互檢體系保證了數據處理的質量,針對具體錯誤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所提交的數據空間拓撲一致性好,符合有關質量要求,能滿足今后的分析需求。
此次整理解決了過去1:20萬地質圖、水文地質圖數據庫建設遺留的諸多問題,整理精度都達到了有關要求,保證了數據處理的質量,方便了數據的后續使用和分析,對全國1:20萬數字地質圖、全國1:20萬水文地質圖實際工作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將更好地對發揮地質學基礎空間數據庫在專業研究、公共服務、社會化建設等方面的指導作用產生深遠影響。